教育科学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院况概述 | 教学工作 | 师资队伍 | 党建工作 | 学团工作 | 教研科研 | 招生就业 | 专业认证 
当前位置: 首页>>学团工作>>正文
预防电信诈骗 ,共建和谐校园
2022-06-01 11:20  

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电话、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以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又称非接触性诈骗或远程诈骗)。

遇到电信诈骗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一,遇到疑似电信诈骗活动,可用两种方式进行咨询或举报—一拨打96110或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96110是反电诈专用号码,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开通。国家反诈中心App是公安部推出的手机防骗保护软件,下载之后可实现一键举报。

第二,对网友的真实身份产生怀疑,可用国家反诈中心App进行涉诈风险验证。国家反诈中心App具有对网友真实身份、社交账号、交易账号进行涉诈风险验证的功能,可降低网络交易风险。

第三,12381这个号码发来的短信一定要看。12381是工信部联合公安部推出的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该系统自动分析发现潜在被骗用户,向用户发送预警短信,提示用户可能面临“贷款”“刷单返利”“冒充公检法”“杀猪盘”等9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情况。收到12381预警短信,说明很可能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要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谨防上当。

第四,96110这个号码的来电一定及时接听。96110号码来电,说明机主或家人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请一定耐心听取民警的劝阻提示,避免上当受骗。

第五,凡是需要先行充值或垫付资金的刷单行为都是诈骗。刷单返利是农村地区高发的电信诈骗类型,多地县公安局“警情播报”中出现类似案例。警方提醒,刷单行为涉嫌违法,遭遇此类诈骗要立即报警,并将对方的QQ或微信聊天记录、电话号码等留存提供给警方,以便警方侦查。                                                                                  

第六,自称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并要求把钱款转到“安全账户”的一定是诈骗。警方提醒,冒充公检法类诈骗紧跟社会热点、不断迭代升级。近期一些诈骗分子以受害人涉嫌散布疫情谣言、贩卖假口罩、违反疫情防控规定等为由进行诈骗,影响恶劣,群众需要提高警惕。

常见的电信诈骗类型

(一)刷单诈骗

犯罪分子许诺在各种网络平台刷得消费记录后,将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受害人在完成前几单任务后都会很快收到回报,而当完成更多的业务时,骗子就会切断与受害人的联系,从而实施诈骗。

(二)代办信用卡、贷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发送虚假贷款App链接,或者直接拨打受害人电话、诱使受害人下载假冒贷款App,之后,通过贷款App内客服,以受害人流水不够、信用不够、银行卡账号输入错误等理由,诈骗受害人资金。

(三)冒充客服退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买家订单信息,之后冒充客服人员,谎称买家的网购订单存在问题要求给买家退款。通过手机短信或QQ给买家发送退款链接,一旦买家点击链接并填写信息,犯罪分子就可获取买家的账户名、卡号、密码等付款信息,完成诈骗。

(四)网络交友诱导赌博、投资诈骗(俗称“杀猪盘”诈骗)

犯罪分子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在婚恋网站、社交软件上发布交友信息,诱骗受害人,前期跟受害人聊天、谈感情,时机成熟之后以各种理由,诱骗受害人前往虚假的投资平台或者赌博网站进行投资或赌博,进而骗取受害人钱财。

(五)注销“校园贷”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银行或贷款公司工作人员,以“不注销之前办理的贷款会影响受害人银行征信”为由,进而诱导受害人进行汇款实施诈骗。

(六)游戏装备诈骗

犯罪分子在游戏聊天频道、QQ群、微信群中发布买卖游戏装备的广告信息,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游戏交易平台交易。随后,犯罪分子以金额不足需要充值、不能自动发货、交易需要缴纳保证金等为由,进一步实施诈骗。

(七)虚假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途径,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等廉价转让信息,一旦受害人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八)伪基站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发送网银升级、三大运营商的积分兑换现金等虚假链接,一旦受害人点击后,便在其手机上植入可以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从而进一步实施诈骗。

(九)引诱裸聊敲诈勒索

犯罪分子通过社交软件与被害人建立联系,步步引诱受害人进行“裸聊”,从而获取受害人不雅照片、视频,以此敲诈受害人。

(十)冒充公检法

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以受害人名下的银行卡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为由,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继而实施诈骗。

(十一)冒充领导、熟人诈骗

犯罪分子非法获取受害人的电话号码、姓名、虚拟身份信息等资料,以打电话或微信聊天等方式联系受害人,冒充受害人的领导或亲友,要求帮忙转账到指定的银行账户,实施诈骗。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宝典

“四不”和“一及时”

“四不”:不汇款、不轻信、不泄密、不链接。

“一及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时刻牢记这三点:一,要有反诈骗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地认识,最好的防范是“三思而后行”。二,不贪图小利,天上不会掉馅饼,“馅饼”的背后很可能就是陷阱。三,遇到问题要及时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希望大家学会利用法律知识保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

文字来源:新浪新闻/学习强国

关闭窗口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版权所有: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