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建课程思政,共育德育之美。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黑河学院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结合《黑河学院2021年党政工作要点》《黑河学院2021年教学工作要点》文件精神,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落实高校比较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响应学校教务处的主题月活动要求,我院组织教师积极展开对“活动月”专题中的四份文件进行学习、交流、研讨。
我院采取每周一次教研例会,组织各系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各位教师积极表达了自己对课程思政的心得感悟。
曹馨月老师:课程思政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而不能成为学科教学,被思政所累。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能为了追求思政效果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也不能把大量的课堂时间都安排思政的内容,变身成“政治课”。应当巧妙设计,穿插学科教学其中,浑然天成,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自然学生的思政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耿泽岩老师: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使命,实施课程思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说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师培训。让教育者首先接受教育。邀请名家名师来校指导,组织考察学习,引导教师将课程思政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投身到课程思政建设中去。其实,“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明确教师的授课态度本身就是课程思政。”
刘丹老师: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应尽的义务。在课程思政意识培育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努力做到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多学、多看、多听。向已建立课程思政示范课的老师学习建设经验,增加现场教学观摩次数,听取专家指导意见,积极参加不同层次课程思政专题培训。
林繁会老师:课程思政建设要多方位结合在一起,即: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理论与调查结合、考试与作业结合、个人与团队结合。通过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从而达到德育期望。
马红老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多方面为党的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独特优势等作出了深刻回答;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丰富、博大精深,成为这一思想的重要支柱。
刘玲老师:通过这次学习,会为高校教师搭建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平台,产生深度的思维碰撞、理念碰撞和实践碰撞,促进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的深入交流,提升了高校教师实施课程育人的意识和能力。
李欣老师: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即提升师艺。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重视,甚至唯恐避之不及。但大学期间正是学生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怎么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就必须要让教学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呈现,真正地入脑入心,让学生有“获得感”。所以提升师艺意味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努力将思政教育的“盐”与专业教育的“汤”相融合,让思政课润物无声地给予学生人生的启迪、智慧的光芒和精神力量。
孙江老师:知识是载体,价值是目标,所以我们需要在认知、情感、意志三者统一的基础上,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领学生三观教育,使学生明确政治立场,使他们化知识为德行,化德行为信仰。”为培育民族复兴为己任的时代新人而共同努力前行。
唐守冬老师:“课程思政”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作为高校一线教师要不断体悟“本”“道”“术”的结合,相辅相成,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
各系开展了丰富多彩以课程思政建设为中心的系列教研活动时,大家认为:通过 “活动月”专题学习、研讨,受益匪浅。“课程思政”建设需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养要求,深挖课程思政内涵,完善课程大纲,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改进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科学合理设计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结合课程特点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环节。作为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将培训学习和自我修炼相结合,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