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阶段,是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关键时期。
按照国家、省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结合《黑河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教育科学学院对未来五年学院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科学谋划,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建设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黑河学院“十三五”规划为依托,“十三五”期间将按照“提高质量、注重内涵、挖掘特色、服务社会”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基础教育类专业集群,做精做强师范教育,为地方基础教育提供师资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基础,增加实践学时,努力做好课程群建设,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2.打造基础教育专业集群
着力打造基础教育学专业集群,逐步形成市场针对性强、结构较为合理、专业特色和优势比较明显的专业结构。
3.加强优良师资队伍建设
适度扩大教师队伍规模,强化“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引进或培养教育学学科带头人1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10%,形成良好的梯队结构。
4.推进中外教育交流合作
力争到在“十三五”期间每学期均有2人次以上外籍教师来我院执教,有计划地派选优秀教师到国外进修,派送优秀学生到国外相关大学深造,积极吸收外国学生到我院进行短期学习和交流。
5.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水平
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坚持产教结合,产学结合,校企结合,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二“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创新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以职业为导向,实现协同育人
实施“职业导向”模式,把岗位与学习结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切入点,注重学生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学习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的一致性,探索“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和综合运用订单培养、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各种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模式,力争到2020年,实现与1-2所大型幼教集团协同育人;根据幼教行业的要求和专业教学的特点,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与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成效和就业单位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2.以应用为目的,强化实践教学
(1)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两个专业的实践学时所占比重,使实践教学的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达到25%。
(2)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在已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实训设施建设,形成系统化、网络化的实训平台。本着强化基础、优化功能、突出重点的原则,对校内和校外开放微格教室,与附属小学、幼儿园共享感统训练室和儿童欣慰观察室。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并在条件成熟时成立教师教育职业技能训练中心。优先建设专业学生规模较大、基础性强、可满足多门课程实训、专业发展前景较好的实训室。实验室建设规划如下: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微格教学实训室 现代教学设计室 教师口语训练室 |
科学实验室 普通话培训测试室 多媒体实训室 |
玩教具实验室 语音实验室 数字化探究实验室 |
美术实训室 教师书写技能训练室 |
音乐训练室 心理测量与评价室 |
(3)加强实习基地的管理。探索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与机制,力争建成黑河学院附属幼儿园,并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与机制,大力增设校外实训基地,确保每个专业拥有至少1个校外实训基地。要充分发挥附属小学的平台作用,充分利用本地幼儿园的地缘优势,充分依靠现有幼儿园改建成附属幼儿园,充分依托基地的实践指导作用。
3.以课程群为基础,重构课程体系
围绕学院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举办相关专题报告和学术报告,学院领导带头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形成研究教育原理、研究学院办学问题的氛围,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做好课程资源整合,做好课程群组建设指导,做好精品课程建设和校本教材建设。力争建成3门以上院级精品课程,并努力将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成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争取将《现代教育技术》省级精品课程晋级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大力开发校企合作的校本特色教材和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编写的、具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实验实训指导书;积极开发主干核心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资源体系,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情景导向”等师范教育教学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以教研为契机,加强内涵建设
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有1名校级教学名师,增加1门校级精品课程,加强4A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课程资源和精品课程资源。力争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条件成熟时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5.以评估为手段,构建监督体系
健全院、系两级学科建设体制。建立学科建设的项目负责人制度,实施目标管理。构建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逐步完善学院内部教学评估制度,形成由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师课堂教学评估以及多种教学环节专项评估构成的评估系统;加强目标管理,探索实行“课程团队负责人制”。加强对学科建设的绩效考核,完善院学术分委员会的职能和教学督导工作机制。完善教学质量考核制度和教学评奖评优制度,形成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力争做到每两年进行一次专业评估、一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对现有实习(实训)基地进行评估,每学年进行一次毕业论文评估、每学期进行一次试卷评估。
(二)优化专业结构,打造基础教育专业集群
1.增设新的专业,优化专业结构
“十三五”期间,教育科学学院拟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优化结构,增设学前教育(早期教育方向)和学前教育(中俄合作办学)、教育康复学专业、艺术教育专业,积极努力申报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
“十三五”期间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及办学规模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小学教育 |
40 |
40 |
40 |
40 |
40 |
学前教育 |
90 |
90 |
90 |
90 |
90 |
学前教育 (早期教育方向) |
|
|
30 |
40 |
40 |
教育康复学 |
|
|
|
30 |
30 |
艺术教育 |
|
|
|
|
30 |
学前教育 (中俄合作办学) |
|
|
|
30 |
30 |
教育硕士 (教育管理方向) |
|
|
|
|
5 |
合计 |
130 |
130 |
160 |
230 |
265 |
2.打造专业集群,增强服务能力
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建立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做精做强师范教育,实现基础教育专业的整合,形成基础教育专业集群,并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建成教育科学与教师教育学院。继续推进师范类专业的顶岗实习支教,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提供师资支持。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十三五”的建设,教师队伍总量达到20人左右,初步建成一支热爱教师教育事业、乐于奉献、结构基本合理、较为稳定、具备可满足学院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适应学院未来发展要求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总量中,院内专任教师稳定在30人左右,其他为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双师型”教师应占60%左右。在外聘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比例应达到50%左右。
1.师资规模
未来五年教师队伍规模建设规划如下: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院内专任教师 |
12 |
14 |
16 |
17 |
18 |
校内兼职教师 |
6 |
6 |
6 |
6 |
6 |
外聘教师 |
2 |
3 |
3 |
3 |
3 |
教辅人员 |
6 |
7 |
7 |
7 |
7 |
院内合计 |
18 |
20 |
22 |
23 |
24 |
2.师资结构
我院的教师队伍的结构应该包括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团队结构等几个方面。
(1)职称结构
未来五年我院师资职称结构发展规划如下: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教 授 |
3 |
3 |
3 |
3 |
4 |
副教授 |
3 |
4 |
5 |
6 |
6 |
讲 师 |
5 |
5 |
4 |
7 |
5 |
助 教 |
1 |
2 |
4 |
3 |
3 |
合 计 |
12 |
14 |
16 |
17 |
18 |
(2)学历结构
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培养或引进1-2名博士,硕博比例达到80%以上。
(3)团队结构
力争拥有1名校级教学名师,培养或引进1名学科带头人,培养或引进2-3名40岁以下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新建校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科研团队1个。
(4)双师双能型队伍结构
力争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达到40%以上;聘请行业、企业教师占专任教师10%以上。
3.师资培养
教师队伍建设主要立足于培养、引进、外聘。培养的主要方式有:实施“老带新”和“助教制”,提高其专业和教学业务能力;每年至少安排1人送省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深造或提升学历;每年至少4人次参加专业性的学术及教改学习培训;鼓励教师下行业或有关机构挂职锻炼,每年不少于1人次参加不少于90天的短期培训,以增强教师专业实际工作能力。
(四)加强国际交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
优先支持学前教育专业同国内知名大学同类学科以及同国外有关大学、学术研究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创造条件,开辟多种途径,支持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到国内外重点高校进修学习。优先资助重点学科梯队成员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有计划地支持重点主办高层次的国际和国内学术研讨会,有计划地邀请国内外的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不断提高重点学科的学术水平、学术地位和知名度。力争到2019年或2020年,实现学前教育专业的中俄合作办学。
(五)加强科学研究,提升服务社会水平
1.力争在科研项目成果上实现突破
“十三五”期间,力争承担国家级(含部级)科研课题1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力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量达到5篇,一般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9部,其中在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1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7项;获得专利10项,力争转化实施1项。
2.力争在科研团队建设上实现突破
以学科带头人为主形成一定规模、相对稳定的科研创新团队,突出科研的前瞻性和创新性,持续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逐步增强科研实力,努力形成有影响的重要成果。力求产生一批具有较大影响、为地方经济社会有效服务的研究成果,鼓励对科研成果进行鉴定、转让和推广应用。
3.力争在科研平台建设上实现突破
积极筹建中俄教育文献资料室,深入开展中俄教育比较研究。加强对少数民族教育、区域基础教育的研究和应用,打造新的科研平台。
(六)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按照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见》要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班级班会、团活和寒暑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学生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2.规范学生常规管理
根据教育部新颁布《普通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要求,严肃考风考纪,建立诚信教育。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针对不同年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考研辅导。
3.发挥学生党员引领
要求学生党员思想上紧跟党中央保持一致;学习上刻苦勤奋;生活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积极参加学生党支部活动,在学生中具有先锋模范作用。拟在学生党员中组建“夕阳红老人照料服务站”,“心理咨询爱心屋”,“爱同行特殊儿童伴读团”等社团组织。
(七)拓宽就业渠道,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第一,进一步完善全员就业责任制考核及奖惩办法;第二,利用校友资源,拓宽就业渠道;第三,加强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建设,逐步开展产教融合,探索校企合作。第四,引导学生参加特岗教师招考和西部服务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第五,鼓励学生参加职业生涯大赛和创新创业培训。第六,对考研、考公务员和专业对口就业学生,实行分类指导。第七,保证年终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均达到85%以上。
三、“十三五”时期建设发展的保障措施
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教职员工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增强发展信心,改善思维方式,勇于探索实践,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为完成“十三五”的各项任务,实现发展目标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和保障。
(一)思想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跟大势,主动作为,为“十三五”建设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二)组织保障
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班子的凝聚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责任;坚持党政联席会制度,规范权力运行的机制。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发挥党员教师和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发挥二级分工会、团总支、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职能。
(三)政策保障
积极争取学校和上级政策的支持,一是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发展高等教育的思路、政策和措施,将现有政策用够用足;二是在充分利用我校地缘优势,开展中俄合作办学,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需要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
(四)人员保障
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高度重视对博士、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要求,建立起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基本合理的师资队伍,强化竞争意识,以保障我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制度保障
1.完善决策机制。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决策、民主参与的学院决策机制,制定科学的议事规则,强化决策程序,提高班子决策能力。
2.完善规章制度。根据教学和教革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继续完善学院内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及其配套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生管理和就业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促进学生工作系统化、规范化。
3.完善考核机制。逐步建立内部目标责任和专项工作考核制度,加强工作过程和业绩考核。建立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员考核制度;建立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
(六)条件保障
进一步推进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应用。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确保实训课开出率,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图书资料建设,增加院内教育类图书数量,为师生课外阅读查阅提供便利。
教育科学学院
二○一七年四月八日